RSS订阅
转发至:

务实创新的妇联工作 ——佛山市妇联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日期:2014-12-17 10:17    来源:市妇联

佛山市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经历了百年妇运、建党九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市妇联成立六十周年的风雨历程。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妇联的支持指导下,全市各级妇联坚持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大局,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目标,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群众工作优势,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建设,全市妇联工作在创新转型中实现跨越

一、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参与,妇女事业蓬勃发展

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颁布实施《佛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佛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儿童优先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两个规划”,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把妇女儿童问题纳入政策框架、制度安排解决,促进教育公平、反对性别歧视、关注女性健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使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得到阶段性的推进。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青妇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社会建设中作用的意见》,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文件。市政府重视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批准设立“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建立市学前教育补贴制度市委办、市府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等六个加强社会建设配套文件,强化妇联组织在构建现代家庭服务体系中的职能,提出以妇联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家庭服务中心,该项工作被纳入市政府2012年、2013年要“扎实办好的一批民生实事”。

市妇联进一步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在涉及妇女利益的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中,通过议案、提案、信息报送等形式,积极向党委和政府提出对策建议,参与和影响政策的制定,把妇女儿童和家庭获得公共社会服务纳入制度安排,起到业务龙头作用。广泛开展性别意识宣讲、优秀女性巡回讲演、弘扬“四自”精神巡讲等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高校、进社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建立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创设诉讼调解的“妇联调解前置”工作机制,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以赋权增能的调解方式解决群众诉求

五年来,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稳步提升,新一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是26.7%和16.9%,实现村、社区“两委”100%配备女委员妇女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过去五年,是我妇女受益受惠最多、生存发展环境更优、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五年。

二、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务实创新,妇女工作硕果累累

(一)凝聚妇女力量,扶持妇女建功立业选树一批“三八红旗手(集体)”,创建一批巾帼文明(标兵)岗举办“新中国百位女性第一与中国梦”图片展暨“我与中国梦”佛山市优秀女性专题访谈等活动,用共同理想凝聚妇女创先争优,用先进典型激励妇女建功立业。孵化一批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女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养殖种植女能手,组织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促进妇女增收致富

(二)创建社会服务实体,做好妇儿民生实事推进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有一间家庭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婚姻调适、权益维护、社会适应、家庭教育、儿童托管和社区参与等多元化预防性、支援性和补救性专业社会服务。目前,全市妇联主导建成了28个家庭服务中心,初步构建起符合现代社会及家庭生活需要、具有本土特色妇女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三)深化妇女维权服务,促进妇女平等发展。市、区、镇(街道)三级妇女维权工作站38个,推行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探索“妇工+社工+心理专家+律师”组合模式为案主提供专业维权服务建立完善妇联调解与诉讼调解衔接机制,完善心理、12338热线和网上等咨询辅导服务,打造婚姻家庭服务品牌,切实把维权工作站建成知妇情、聚妇心、解妇困的重要窗口。

(四)推进家庭教育普及,传播弘扬家庭美德。立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儿童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家庭教育辅导和指导服务,开展“幸福沙龙”家庭生活教育公益讲座下基层、“名师讲堂”、“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村)”、“家长沙龙”、“与孩子的心灵对话”等公益品牌活动,为我市广大群众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技巧,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举办“家庭文化节”,培树一批特色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评选慈母、孝女、贤妻、好家风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妇女传承美德、文明持家。

(五)关爱困境妇女儿童,营造社会和谐氛围推进实施国家预防出生缺陷试点项目工作,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加大对贫困家庭出生缺陷儿、“两癌”贫困妇女的救助,全市妇女“两癌”普查情况监测开展“爱心储蓄”增值计划、“爱心大使”结对帮扶“从心关怀”工程等活动多渠道帮扶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困难家庭、异地女性务工人员,提高她们基本生活应对能力;开展关爱儿童活动,建设“小候鸟驿站”、社区儿童活动园地等服务机构和活动阵地开展爱润孩子 助力成长”扶贫助学、“困境儿童成长驿站”、公益夏(冬)令营慰问探访活动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资源支持和心理帮扶。

三、夯实基础、健全组织、打造品牌,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增强

(一)全面推进“妇女之家”建设工作增强组织凝聚力。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视察佛山后在全国推广佛山“妇女之家”建设经验为契机,推进“妇女之家”建设村居全覆盖,并积极探索在工业园民营企业、街等建立“妇女之家”的新模式,大力推动妇联各项工作进“家”,服务进“家”,“零距离”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目前,全市共有“妇女之家”739个,其中省级示范点51(区)级示范点43个,优秀“妇女之家”80个。全面推进社区(村)妇代会100%改建妇联推动两新组织建立完善各类妇女组织,市妇联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和市社会组织妇女工作委员会,建立服务社会(妇女)组织的资源性平台。推进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开办“女子学苑”,搭建女干部赋能增值平台重视与国内外、港澳台不同地区、城市妇女和妇女组织的互访交流促进不同地域妇女工作共融发展。

(二)创新妇联工作载体,提高组织社会影响力多渠道开展广纳建言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征询妇女意见,组织开展妇联主席微访谈和上线佛山电台民生直通车节目,与网民实时互动交流多渠道收集民意。全面推进市、区、镇(街)三级妇联官方微博注册认证,实现三级妇联信息互联互动打造妇联微博集群,开通“佛山市妇联”微信公众号,扩大妇联工作覆盖面。实施市妇联系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开发和家庭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项目专栏、维权信箱、站长信箱、主席信箱等在线服务功能。定期组织市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优秀妇女为妇女发展事业献计献策,重大活动和安排邀请女干部参与研究和决策。加强与民主党派妇委会的互动交流,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依托本地高校力量成立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每年安排专项课题调研,为有关部门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大力培养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探索社会工作方法在妇联实务过程运用的新路径,举办市妇联系统社会工作研讨会,梳理提炼本土妇女儿童和家庭领域社会服务经验,评选妇联社会服务创新项目和优秀项目组织编印《组织行为动力、模式、类型与效益研究—以佛山市妇联为主要考察对象》专著。多措并举提升妇联干部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水平,举办“社会工作者内力修养”团队培训班,与中华女子学院合办“妇联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组织发动妇联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市妇联中层干部100%考取了中级社工师资格,为引领和发展妇联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强化“妇工+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完善星级志愿者晋升制度,搭建志愿者成长发展平台

(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坚持落实“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机关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进社区活动,扎根基层,倾听妇女心声,掌握妇女期盼,有效打通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五)加强阵地建设,做强做优儿童公益服务指导和推市儿童活动中心强化管理、优化环境,坚持公益活动与兴趣艺术特色培训相结合的校外儿童教育,为促进我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和促进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强化学前教育示范园优势坚持优质特色教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为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Copyright 2004 www.pxingg.com All Right Reserved 365bet官方直营版权所有 粤ICP备05115482号-2
办公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28号公交大厦10楼
电话:0757-83334566 传真: 0757-83391667 E-mail:office@fsfl.gov.cn
维权热线 :12338(全市统一) 0757-83300299 83396582 维权信箱:fsswq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