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为新时期妇女儿童事业和妇女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2013年全市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大局意识、群众观念,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自觉的创新探索,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建设美丽幸福佛山实践中再创佳绩。
一、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妇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半边天”作用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各级妇联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主题,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及制度自信。引导全市广大妇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奋发有为、建功立业。要充分发挥妇联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发挥网络、媒体、专栏等的作用,组织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到广大妇女群众心中。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指标任务,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好佛山市第四届家庭文化节暨十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开展“走出家门看发展”和“美丽佛山 美丽家园”绿化环保系列活动。举办“妇女之家”健身队交流活动。
评选先进。“三八”期间命名一批市“三八红旗手(集体)”,深入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开展基层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创先争优活动。
二、深化组织建设,实现妇女工作社会化创新发展
推进社会组织妇女工作。推进社会组织妇委会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妇女工作联系制度。指导、组织社会组织妇委会和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四服务、四促进”(即“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服务农村、促进增收,服务社区、服务和谐,服务民生、促进保障”)活动。开展社会组织妇女工作业务培训和相关专题培训。举办社会组织妇女联谊交流活动。
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推进妇联枢纽型组织建设。挂牌成立市妇联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建立完善组织架构及工作机制,以“培育孵化、规范提升、协调指导、合作发展”为宗旨,培育孵化一批妇女社团和关爱妇女儿童及家庭的社会组织。
加强“妇女之家”建设。健全“妇女之家”的工作载体,推进巾帼健身队、巾帼志愿者队伍和各类关爱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各类妇女互助小组。围绕妇女基层参与、宣教培训、创业就业、文康活动、健康检查和妇儿维权、扶贫助困等项目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探索社区、村级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妇联基层组织网络,积极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创新,探索建立社区、村级妇联,完善基层组织结构,提高妇女工作的覆盖面,焕发基层妇女组织生机和活力,巩固妇联组织基石。
三、增强服务能力,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继续推进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家庭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第二批家庭服务中心建设,使服务覆盖50%以上居民。加大与区内各种社会机构和团体联系与合作,增强服务资源。加强宣传,提高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知晓度。建立服务素质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团队业务培训和督导培训,培育一支本土化家庭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开展家庭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评估,总结家庭服务中心项目实施情况,命名若干家庭服务中心示范点。召开妇联社会工作经验交流会。
促进妇女创业致富。组建佛山市妇女创业专家指导团,组织一批农科技术、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骨干、专家,为妇女创业提供服务。指导各区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创建佛山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
深化维权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三级妇联维权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按省妇联制定的考评细则,指导各区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反家暴联动机制、家事调解机制和妇女儿童权益纠纷调解机制的作用,推动解决维权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第五期特色维权服务项目工作督导评估,开展第六期特色服务项目。认真实施省妇联第二期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项目和第六期妇女法律援助项目。开展“三八”维权周活动、6.26禁毒宣传活动、11.25反家庭暴力宣传活动、“12.5”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普法宣传和咨询服务。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开展评选星级志愿者工作。深化“从心关怀”工程,发挥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平台作用,为外来女工提供权益关怀、心理关怀、情感关怀、生活关怀、文化关怀。
继续普及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载体和指导服务网络建设,宣传落实《佛山市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举办“市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2013年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村)活动”。开展第三批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评选和“名师讲堂”送课进民办学校活动。继续推进“与孩子的心灵对话”论坛、“心手相牵 共同成长”、“心连心,我们在一起”关爱留守儿童和“佛山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项目”等项目工作。办好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佛山基地)家庭教育培训班。加快推动社区儿童活动园地建设, 到11月底,全市100%的社区(村)建有儿童活动园地。推进省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组织召开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年会。举办市家庭教育骨干工作者培训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服务水平。
推进妇女参政议政。组织妇女代表参与妇联重大活动与调研,定期收集妇女代表意见和建议。建立妇女代表、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到妇联维权工作站接访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召开女领导干部、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座谈会,加强与市各民主党妇委会的联系,组织社会各界妇女为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妇女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四、实施《新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建立和完善科学实施妇女儿童发展新规划的管理机制。联合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展对《新规划》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新规划》知晓度。指导各区完成区级《新规划》的制定。召开第三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及慰问活动。完成2012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指标监测指标年报表和2012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报告。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加强性别意识教育。针对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
五、强化自身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办好2013年妇女干部培训班。组织妇联系统干部参加社会工作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在中华女子学院举办妇联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培训班,加强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继续举办妇联系统团队培训,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工作执行力。加强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发挥其履职作用。
加强网上妇联建设。继续做好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打造网上妇联服务品牌。进行妇联综合业务平台第二期开发,着力打造妇联微博群等新媒体工作阵地,指导各级妇联加强政务微博应用与管理,将政务微博建设成为掌握社会发展形势、宣传妇联工作、听取群众诉求、服务妇女群众的重要平台。
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妇联工作绩效管理,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推进妇联工作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对下属事业单位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各类服务妇女儿童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