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转发至:

参与城乡社区建设 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社会服务工作

日期:2014-12-17 10:04    来源:市妇联

“启动家庭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由市妇联依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主动提出,被纳入市政府2012、2013年要“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和佛山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重点项目。2012年以来,佛山市妇联受市政府委托,在全市主导开展家庭服务中心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规划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参与城乡社区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市妇联认真落实牵头责任,从建设规划、顶层设计到具体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家庭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既立足于佛山基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现状妇联多年来在妇女儿童和家庭类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又借鉴了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社会工作成功经验,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整合本土行政资源、社会文化和群团组织传统群众工作经验等因素,通过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家庭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合理规划项目顶层设计,与佛山基层社会管理建设项目规划同步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家庭服务中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项目咨询委员会,研制中心工作指引和评估指标、组织专题调研和评估等进一步明确项目功能定位和服务方向建立支持性和资源性机制,将中心打造成提供婚姻调适、权益维护、社会适应、家庭教育、儿童托管和社区参与多元化专业社会服务平台

(二)以培育自身社工和购买社工服务相结合方式推动本土社会工作发展。家庭服务中心以专业服务手法和专业人才队伍为安身立命之本。各级妇联以项目带队伍建设购买社工组织服务等多种聘用形式配备专职工作团队市妇联聘请香港家庭福利会担任社会工作督导,定期针对各级项目工作团队成长需要开展实务培训(督导)并通过调研指导、实地业务交流和外出参观学习搭建交流互助平台,多举并措推动本土社工专业人才发展。

三)有效联结资源,发挥传统社会服务阵地优势。市妇联发挥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基层工作资源优势,发挥各级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站、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村)“妇女之家”等已发展较为成熟的服务阵地作用,延伸工作手臂,为家庭服务中心各种服务资源链接和服务转介提供有力支持,不断夯实家庭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

二、项目成效

经过近三年发展,市家庭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坚持以“ 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专业性”为工作重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坚持专业服务标准,具有本土特色家庭服务中心专业工服务初具雏形。市家庭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强调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基础和优势,为基层妇女儿童及其家庭服务提供专业社工公益服务。各家庭服务中心设有恒常服务及特色服务,以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区活动为主要手法,资源配置和实际服务的提供,在提升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社区参与、社区共融等方面成效初显截至2014年10月,妇联主导已投入使用的家庭服务中心共28间,服务已覆盖135个社区(村),受惠对象主要以妇女、儿童、家庭及特殊人群为主,共接个案177件,服务268人次;开展小组活动193个,服务5876人次;社区活动966场,服务112530人次。

(二)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迅速成长。围绕建立一支多层次、分布广的符合本土社会工作服务需要的社工队伍目标,市妇联率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培育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社工人才队伍,并培育发展了妇联专属社工机构,促进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承接妇联社会服务项目,为本土社工人才培养、专业服务发展、社会资源连接等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市、区、镇(街道)项目社工团队共69人,具备社工资格的有35人。截至2014年10月,共组织督导252次,接受督导的社工共756人次;举办专业培训320次,参加培训的社工共863人次,社工与项目发展同步成长提升,专业人才队伍逐渐稳定。

(三推动项目标准化建设,促进本土社会工作规范化发展。探索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及家庭生活需要、具有本土特色的妇女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路径,市妇联家庭服务中心通过借鉴香港社工专业服务经验及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提炼巩固各家庭服务中心社工服务的创新经验,建立市家庭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设置服务评价依据,通过建立先进数据模型,指引各中心更科学、系统检视组织运营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合理性,推行全市中心均等、专业、优质发展,促进服务运作规范化。

三、经验与反思

家庭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立足社区需求,是妇联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新载体。通过引入社工专业服务的理念,扩大服务阵地建设,有效链接资源,推动工作转型,凸显妇联枢纽型组织参与城乡发展和公共服务优势,淡化了群团组织的行政化色彩。承担家庭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既是妇联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和勇于承担社会建设责任的体现,也是妇联工作转型与服务优化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市妇联立足源头参与政策制定、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全系统上下联动、发挥枢纽作用带动和培育社工机构共同探索社会服务、共同成长的发展模式社会服务不是花架子,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在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必须适应党和政府的新要求,顺应妇女群众的新期待,顺应当地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趋势,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中正确定位妇联的角色,为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之路作出应有贡献。

 

Copyright 2004 www.pxingg.com All Right Reserved 365bet官方直营版权所有 粤ICP备05115482号-2
办公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28号公交大厦10楼
电话:0757-83334566 传真: 0757-83391667 E-mail:office@fsfl.gov.cn
维权热线 :12338(全市统一) 0757-83300299 83396582 维权信箱:fsswq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