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佛山市妇联认真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基本职能,坚持“大维权”工作理念,实施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实事化维权,将维护妇女权益与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职能优势,以普法宣传教育为主线,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特色维权服务项目,打造专业化的维权队伍,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现维权工作的创新发展。2010年市妇联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认真做好群众接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结合原则,以维权工作站为服务平台,免费提供法律、心理、家教咨询等专业服务。五年来,全市各级维权工作站共处理信访个案22119件,处理率达100%,编印《实践与思考—佛山市妇联社会工作个案集》4本、《维权园地》20期、《信访综述》34期。
(二)建立诉调联合机制,增强妇联调解法律效力。2010年与市中级法院建立了诉讼调解与妇联调解衔接机制,2011年初与市司法局合作成立市妇女儿童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手法引入到调解工作中,以“妇工+社工+心理专家+律师”的组合为案主提供合适、优质的诉前、诉中调解服务,引导双方以更平和的非对抗性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实现妇联赋权式调解工作新发展。至今,各级维权工作站办理诉调个案共95宗,受理民间调解个案共375宗,最终达成书面调解协议的共63件,达成口头协议的有131件,其中已作司法确认的4件。
(三)打造立体式宣传平台,不断提高妇女法律素质。常态化开展户外普法活动,长期坚持以“三八”妇女节、“6.26”国际禁毒日、“11.25”国际反家暴日”、“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基层举办大型户外普法宣传和服务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宣传声势,将普法宣传教育融入妇联各项专题活动中,形成维权服务品牌。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普法电视宣传680次;广播宣传194次;报刊宣传355次;印发有关法律宣传资料80万份;开办法律知识讲座464场次,参加讲座近7万人次;开展户外普法宣传活动726次,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开展户外咨询1059次,参加咨询人数达10万人次。开辟“网上妇联”维权服务,利用“佛山女性”、“@佛山妇联”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互动平台,开设“快乐学法”、“维权咨询”等服务栏目,增强维权宣传教育覆盖面和服务便捷性,自2010年起,每季度一期“快乐学法”已吸引了8000多名网民参与。定期开展“幸福沙龙”,已深入社区、学校、厂企开展家庭生活教育公益讲座120期,受益群众近18000多人。持续实施“从心关怀”项目,在全市70间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开展“权益维护、情感关怀、生活关怀、文化关怀”主题的心理疏导、社会适应、法律法规咨询和安全流动、平安就业、生活技能培训等服务,共送课730场次,培训女工多达72000人次,赠阅宣传资料和书籍共近7万册。
(四)探索运用社会工作手法,形成特色维权服务品牌。立足于社会发展形势和当地妇女群众实际需要,以各级维权工作站为依托,探索发展妇女维权工作社会化、项目化的新模式,五年来共实施了56个特色维权服务项目,编印了五期《佛山市妇联系统特色维权服务项目实践汇编》。2009年起,推动各区开展小组工作坊,用小组动力促进妇女儿童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至今,各级维权工作站共开小组102个,受益群众共1510人,编印了一期《佛山市妇联小组工作案例汇编》。
(五)构建“妇工+社工+志愿者”运作机制,充实维权工作力量。各级维权工作站按要求配备专业社工、组建志愿者队伍,推动妇女工作者学习社工理念和方法,培育孵化妇女服务组织,构建了“妇工+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增强了专业资源的利用,降低了社会服务的运行成本,保证了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持久性。全市妇联系统在册登记专业志愿者共2563人,其中律师130人、心理咨询师49人、教师277人、医生124人、社工27人,其他专业领域为1956人,其中288名志愿者晋升为星级志愿者,53支团队晋升为星级团队。五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990次,参加人数21663人次,服务时间93751小时,受益群众411378人次,共举办培训570次,参加培训13817人次,培训总时间为37764.6小时。
二、经验与反思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坚持专业服务是确保维权工作成效的关键;上下联动是健全维权网络的基石;规范机制建设是推进服务常态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资源整合是促进维权工作发展的有力支持;坚定信心,心系妇女儿童是推动维权工作建设的强大动力。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被写进了中共十八大工作报告,妇女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妇联维权工作创新力度,加强对项目的绩效评估,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项目建成长效群众工作品牌,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